1968年,當懷揣20美元的施瓦辛格初到美國尋夢時,一無所有,當時只會講幾句蹩腳的英文,還有濃重的奧地利口音,也沒有任何表演訓練及經驗,有的只是健碩的肌肉。
但他的目標不僅僅是成為健美冠軍,還要成為電影明星,成功的商人,甚至美國總統。
施瓦辛格幾乎是赤手空拳打天下,美國是個現實的國家,沒錢寸步難行,更別說是一個外國人了。
為了在美國生存下來,練健美也要花很多錢,他做過很多事,和好友哥倫布一起幹裝修,開房地產公司。更多詳情可見:《健美史上最偉大的友誼,好基友施瓦辛格與哥倫布的當年情》。
施瓦辛格在1970-1975年拿下6次奧賽冠軍後,已經變得有名有利,不到30歲就成為了百萬富翁。
他開始向影壇進軍,最開始只能擔任一些跑龍套,演配角的角色,但自信心十足的施瓦辛格並不認為這會成為他好萊塢路上的絆腳石。
王者之劍
施瓦辛格相信,只要努力,沒有什麼事情不可能,正是秉著這種信念,他堅信自己,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超級巨星。
......
史泰龍比施瓦辛格早出生一年,他于1946年7月6日出生在紐約貧民區的一家慈善醫院裡,由于難產,醫生操作失誤,使用了產鉗夾傷了史泰龍的面部神經,這讓他出生就成了一個面癱。
自我奮鬥成功的獨行俠
因為這個緣故,史泰龍從小就受到別人的嘲笑,經常被人欺負,讀書期間經常轉學,他的性格十分叛逆和充滿暴力。
由于學習成績不好,史泰龍只好到瑞士學習戲劇表演,並在瑞士謀得了一名體育教練的工作。
如果不是在業餘時間出演了亞瑟.米勒的名劇《推銷員之死》,他可能就會以體育教練員的身份度過一生。
1969年,在確立了要當演員的人生目標後,史泰龍回到了美國。他進入邁阿密大學繼續學習,雖然學習非常認真,但成績不好,最終因為差了3個學分而被迫退學。
後來,史泰龍來到了紐約,靠著打零工維持著生活,清洗過動物園裡的獅籠,送過披薩餅,幫人釣過魚,也替人照看過書攤。
直到在電影院找到了當領座員的工作,這時,史泰龍才離自己的夢想近了一點,因為在劇院,他可以接點臨時性的小角色,從而提升自己的演技。
狂野少年
直到1974年,史泰龍作為電影《狂野少年》主演之一,才算正式踏入演藝圈。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