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袋鼠,很多人一定不陌生。在電視上或者動物園裡看到的袋鼠給人們的印象都是軟萌軟萌的,尤其在袋鼠媽媽裝著自己的小寶寶彈跳起來那一刻,很多小孩子都特別喜歡這個可愛的小動物。
現在市面上很多的產品都找袋鼠代言,包裝裡裡外外都印刷著袋鼠的身影,甚至連澳大利亞的國徽也都印著閃亮的袋鼠標誌。
其實,很多人都被袋鼠軟萌可愛的外型給騙了。袋鼠雖然天生一副有趣蠢萌的嘴臉,但是骨子裡可是非常彪悍的。
在一些被人廣傳的視訊裡,袋鼠的彪悍程度堪稱一絕,隨時都能跟世界各地的拳王展開兇狠搏鬥。
有很多人難以理解,袋鼠只是用腿部蹦跳的動物,上肢基本沒什麼用途,並且它還是素食主義者,為什麼肌肉卻能這麼發達呢?
袋鼠以草食為主,可吃植物或者菌類。它們主要採食離地面比較近的綠葉小草,只有很少一部分袋鼠吃樹葉或者乾草。袋鼠都是以群居為主,一個袋鼠群裡少則幾十隻,多則上百隻。
袋鼠有非常強的群居意識和外敵入侵的防范意識,它們抵禦一切外來生物的干擾。一旦本族成員脫離了群體,長期在外生活後想要再回來,這種情況在袋鼠的群居意識裡是不能容忍的。
在重新接納舊成員前,袋鼠必定先教訓新成員一番,並且讓其學習新規則後才能再次進入族群。袋鼠的這種強大的防敵意識也是它好鬥和彪悍的象徵。
我們對袋鼠的認知,就是它的彈跳力十分驚人。不管體積或者身型多大的袋鼠,它們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強而有力的矯健後腿。
袋鼠不會行走或者奔跑,全是以跳代跑。彈跳時,它們主要利用靈活的下肢跳動前進,而且跳動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50公里以上。
袋鼠的彈跳確實非常驚人,它的縱身一跳最高可達到4米,最遠可達到13米,這又是一串驚為天人的數字。
袋鼠驚人的彈跳力除了有著矯健的後腿作為支撐外,它還有著高人一等的Crural跳躍指數。
根據資料調查,人類平均跳躍指數僅僅為80-90,而袋鼠卻可高達170-175之間,因此,袋鼠也被稱作為陸地上跳得最高和最遠的哺乳動物。
除此之外,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而且肌肉滿滿。肌肉發達的尾巴就好比袋鼠的第五條腿,作為支撐跳躍的重要補充物。在跳躍動作進行時,袋鼠的尾巴可以起到很好的平衡身體的作用,這就有利于袋鼠可以跳得更高更遠。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袋鼠跳躍能力強大,是因為它的後腿肌肉出奇的發達,可是,對于看上去較為遜色的上肢,肌肉卻一點都不比後腿差,反而更勝一籌,這又是為什麼呢?
想要擁有一身好肌肉,就需要不斷地進行鍛煉,而人類一般都會選擇健身。但袋鼠平時一般都不會刻意進行鍛煉或者健身,它們之所以到處都是肌肉,那是因為體內不同的肌肉纖維導致的。
肌肉纖維一般分為兩種:快肌纖維和慢肌纖維。對于哺乳動物來說,起主導作用的一般都是快肌纖維,而人類卻是以慢肌纖維為主導。
快肌纖維的功能就是潛伏期短,肌肉的收縮速度快,收縮的張力也比較大,但是收縮後難以持久,容易疲勞。
而慢肌纖維恰好相反,它的潛伏期比較長,收縮速度比較慢,張力也比較小,收縮卻能保持持久,也不容易疲勞。
另外,快肌纖維在生物體內的體積遠比慢肌纖維的大。這也意味著進行同樣強度的訓練,快肌纖維多的袋鼠比慢肌纖維多的人類更容易練出肌肉。
而以群居生活的袋鼠,在日常族員之間難免會產生摩擦,長期的日常爭鬥,也為袋鼠肌肉的鍛煉創造了必要的條件,這也就無需特定訓練就能練就出一身好的上肢肌肉。
剛出生的小袋鼠雖然可愛,但其實在不久的將來,它也有可能會變成一名兇狠的拳擊手。正常情況下,袋鼠並沒有什麼攻擊性。
可是,隨著袋鼠大量的繁殖,而人類又多了很多與野生動物接觸的機會。在近距離觀賞的情況下,難免會讓動物們產生危機防范的自我保護意識。
因此,人們對于野生動物還是需要文明觀賞,拒絕餵食,以免身體遭受無辜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