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些追求不是很高的健身者來說,擁有漂亮的腹肌就是他們的健身目標。如果進一步了解訓練的方法,很多人都會建議把體脂率降到15%以內。體脂率15%貌似成為了評判一個人有沒有腹肌的標準,并且網上還出現了幾張非常經典的體脂率對照表。但是回到現實中來,有的人體脂率高于15%也可以擁有分塊的腹肌,甚至體脂率20%也能看到腹肌。
肌肉和脂肪
對于兩位體重80kg的人來說,體脂率20%的人要比體脂率15%的人多出4kg脂肪。至于4kg脂肪的體積有多大,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超市里賣的豬肉。如果把這4kg脂肪均勻的分布在全身,覆蓋在肚子上的脂肪也不是很多。但實際是,這4kg脂肪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某些部位多一點,某些部位少一點。
脂肪分布
通常大家說的體脂率都是指脂肪總量和體重的比值,如果細分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那就很有意思了。例如,某位素食健身者通過DEXA掃描后得出結果,手臂的體脂率為3.2%,腿部的體脂率為4.6%,軀干的體脂率為6.0%,總的體脂率為3.8%。這也就是說,脂肪并不是以平均的狀態分布在身體的各個部位。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明明不是肌肉腿但是大腿依舊粗得不行的部分原因。
話說回來,那些體脂率高于15%也有分塊腹肌的人,身體和常人都有哪些不同呢?其實,區別主要集中在以下3點。第一,脂肪分布。對于體脂率相同的兩個人,一人有腹肌而另一人沒腹肌,其中最可能的一個原因就是兩者脂肪分布的不同。通常來說,脂肪細胞的分布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確定,后天脂肪細胞更多的只是在膨脹或者縮小。如果一個人天生腹部脂肪比較少的話,體脂率高于15%也是可以看到分塊腹肌的。
薄薄的腹肌
第二,腹肌也有發達和不發達之分。對于一個從不健身的瘦小伙來說,他的腹肌很可能是淺淺的一層。但是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后,他的腹肌可以變得像小饅頭一樣發達。考慮到腹肌上面本身就有一層皮脂,腹肌越發達才越有可能被外面觀察到。例如,體脂率達到22%的大力士艾迪霍爾,他就有分塊的腹肌。
發達的腹肌
第三,接受的訓練不同。對于體脂率不是很低的人來說,腹肌肯定是練出來的。網上有非常多的虐腹方法,并且絕大部分都集中在徒手訓練。可惜的是,那些體脂率不低但是依舊有腹肌的人,他們通常都不會刻意去訓練腹肌,而是把精力集中在力量訓練上,腹肌只是副產物。徒手練腹肌好還是負重練腹肌好?這群人就是典型的例子。
最后,有沒有分塊的腹肌確實可以影響整個身材的走向。但是不少人認為,不對稱的腹肌就算是練出來也不好看,還不如沒有。對于這種觀點,你是贊成還是反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