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健身故事
健身妙招
    
肌肉為什麼不漲?增肌三部曲之二訓練篇:計畫、動作、技巧,部位
2022/01/28

本文閱讀約6mins

上一篇關于增重增肌的話題反響特別好,承蒙大家厚愛願意閱讀小弟的文章。

說完【飲食篇】,接下去就是健身夥伴們非常在意的訓練部分了,俗話說魔鬼藏在細節中,健身永遠不缺少優質的訓練動作,但如果不了解背後細節的秘密,刻苦的訓練反而會成為你增肌的絆腳石

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聊聊肌肉不增長的第二個部分,【訓練篇】,這裡並不會詳細講解動作教程,而是巨觀的討論訓練中那些與增肌息息相關的好與壞的習慣。

文章概要

訓練篇

5. 訓練計畫有缺陷

6. 訓練動作一成不變

7. 運動強度沒有遞進

8. 訓練技巧不夠完善

9. 訓練動作選的不對

10. 從不訓練你的腿休息篇

11.組間休息時間不足

11. 睡眠時間不足

12. 健身後營養管理太差

13. 健身前營養管理太差

14. 缺乏精神氮泵

5. 訓練計畫有缺陷

「世界上沒有標準的訓練動作,只有有效的訓練動作。」選擇適合自己體型、訓練經驗和訓練目標的健身計畫至關重要。

大部分初心開始執行的訓練計畫往往來自「奧賽冠軍、健體之王、力量巨獸」等頂級健美健體健力運動員的計畫,這些計畫並不是為初學者和業餘愛好者設計的。

如果你想通過視訊學習來擬定屬于自己的健身計畫,專業的私教科普視訊反而會比大神的訓練日常實用的多。

對于初心者,一個好訓練計畫需要遵循以下幾點:

訓練日與休息日嚴格分開 理性的安排肌群刺激順序,不要長時間虐單一肌群 訓練計畫需要包含復合動作和孤立動作,缺一不可 計畫必須包含充分的熱身和拉伸放鬆 學會記錄自己的負重資料及趨勢

6.訓練動作一成不變

肌肉鍛煉只是對物理壓力做出反應的一個過程,你在不斷增加負重時,肌肉力量和維度為了應對壓力而變強變大。一旦你的身體適應了你的鍛煉計畫,肌肉就會認為不再需要在繼續便強壯,因此你的訓練動作需要不斷變化。

一般來說,當你已經發現自己適應一個重量,或者在 8-10周後肌肉逐漸適應運動強度,你就要考慮改變你的訓練方式。如果你的肌肉水準在週期內依舊再增長,那就沒有變更的必要,畢竟每個人對于壓力的反應都是不同的。

變更訓練動作的方法:

訓練動作的順序隨機變化

動作有一個遞增趨勢

訓練動作種類一直變更

重量、次數、組數的不斷變化

*總而言之,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在變化。

7.運動容量沒有遞進

說到訓練動作的變化,其中關于訓練強度的遞進可以單獨拿出來講一下。大家普遍接受的訓練計畫是每週針對單個或兩個肌群進行分化訓練。

健身資料記錄正在增肌的你每週至少在訓練的某一個方面有所突破。它可以使重量的增加,次數的增加以及組數的增加。

無論哪項的提高都需要養成記錄資料(Data logging)的習慣,每週訓練前應該回顧一下上周你的各項訓練容量的資料。

資料化的記錄自己容量的遞進,是有益于健身初學者培養健身習慣,了解自己身體機能的重要水準,同時通過記錄,你也會逼迫自己走出舒適圈,不斷突破新的力量新的維度。

技巧,細節與控制

8.訓練技巧不夠完善

「不要簡單模仿,學會自我思考。」當你在做所謂的「標準動作時」,是否想過健身從來沒有標準之說,對于他人正確的動作,可能施加在你的身上,就是毀滅性的傷害。

關于訓練技巧,你需要在他人的動作上結合自己的思考和身體狀態做出調整。

以下是一些適用于大多數訓練的技巧建議:

保持動作的勻速和肌肉控制

避免使用慣性驅動(別借力)

從使用全程動作開始

不要鎖定關節

衝擊新重量時,尋找他人保護

復合VS孤立

9. 訓練動作選的不對

這一點與制定訓練計畫是相輔相成的。新手傾向于做他們「喜歡」的動作,喜歡的定義也許是輕鬆、舒適的孤立性動作,從而忽略了復合型動作的重要性。

復合型訓練可以調動多個肌群,給身體帶來巨大的壓力。

雖然不那麼「舒服」,卻是性價比極高的訓練動作,針對初學者, 通常復合動作與鼓勵動作的占比是3:1或2:1,即每做2-3個復合動作才進行1個孤立性動作。(當然這不包括手臂、小腿,因為其本身只適合進行孤立動作。)

以下是一些復合動作以供選擇:

深蹲

硬拉

正手、反手引體向上

杠鈴划船

臥推

站姿肩推(火箭推)

10. 從不訓練你的腿

「健身不練腿,早晚要XX。」,雖然是句玩笑,但確實可以說明練腿的重要性。

想一下,你的身體分為上肢和下肢,而下肢只有臀和兩條大長腿。

怎麼能就這麼放棄身體一半的肌群,而且還是最大的肌群呢?

上肢訓練也需要強大的腿驅動從長遠考慮,雖然手臂胸肌是門面肌肉,但再好的上肢配上筷子一樣的雙腿,也確實不太美觀。

腿部的復合運動可以刺激身體釋放一定的生長激素, 同時也是上肢訓練的定根基,你的臥推、硬拉、甚至肩推都需要進行腿驅動,薄弱的雙腿意味著薄弱的力量傳導

結尾

健身朋友們往往特別喜歡看詳細的動作教程,其實動作背後的 訓練邏輯可能才是讓肌肉脫穎而出的秘訣。

關于訓練的建議還是那句話:沒有標準的動作,只有有效的動作。

在通用的訓練計畫、動作、容量中加入自己特有的思考,才是健身最大的魅力,不是麼?

下期小弟將聊一聊 【休息篇】,休息是我最喜歡的話題,誰都願意休息,要是休息時候還能長肌肉,那簡直是太棒啦!!

精選推薦
健身故事
長相似霍思燕,身材卻大不同!深蹲負重達360斤,力量媲美男性
2023/12/01
健身故事
因身材瘦弱被嘲笑,90后女孩14歲開始健身,如今練就鋼鐵肌肉
2023/12/01
健身故事
練成肌肉霸王花了12年,妻子對他不離不棄,如今愛情事業雙豐收!
2023/12/01
健身故事
健身10年的「麒麟臂」,光手臂就重100斤,兩只手都抱不過來!
2023/12/01
健身故事
身高185厘米的肌肉小奶狗,笑起來神似寧澤濤萌翻女友粉!
2023/11/29
健身故事
40歲大媽減掉40斤,勵志到健身雜志都邀請她當模特!
2023/11/29
健身故事
90后健身小伙因一張胸肌照走紅,一周健身4次,最愛胸部訓練
2023/11/29
健身故事
15歲踏上健身之路, 20歲高達2m成肌肉巨獸! 對象是金剛芭比
2023/11/29
健身故事
他每周健身4次,練出粗壯強悍的體型,自律成就了他的身材
2023/11/29
健身故事
別人苦練而成的肌肉他天生就有,十歲男孩因滿身肌肉網上走紅
2023/11/28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