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體向上,這個複合自重訓練動作,不僅能全面刺激強化背肌、肱二頭肌,提升綜合上肢力量;而且還可以積極調動核心肌群,強化腰腹肌肉形態;堪稱日常健身、練背時必不可少的經典動作之一!
而如果想要發揮引體向上的最佳效果,在實際訓練時,千萬要留心避免下面這7個常見錯誤!
01
回避、不練引體向上
首先不得不承認,引體向上雖是個自重訓練,但它的難度還是相當大的;尤其對于不少剛入門、上肢力量比較薄弱的新手來說,可能連1個常規引體向上都很難完成。但這並不應該成為大家回避、不練引體向上的藉口!
如今,大部分健身房都配有輔助引體向上器械;就算沒有的話,也可以通過阻力帶輔助練習,並做到循序漸進地減少輔助力度,增加強度。最終一定能順利拉起第1個引體向上,並繼續提升。
此外,「下放式引體向上」(借助長椅跳起至頂峰,專注練習下放階段)和反向划船這2個動作,也能不斷提升相關肌肉力量,以及引體向上的綜合表現。
02
下放幅度不到位
動作幅度的完整性,是決定訓練效果如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練習引體向上時,大部分人都很關注上拉幅度,會盡力拉到下巴高于單杠的狀態。但不少小夥伴卻往往忽略下放幅度是否真正到位,存在「沒有充分延展手臂,就緊接著開始第2次動作」的問題,這可是會讓訓練效果大打折扣的!
在幾乎所有健身動作中,肌肉從收縮到延展的離心發力階段(比如引體向上的下放動作),對于促進肌肉增長、力量提升而言,是最為高效且關鍵的!因此,大家一定要確保富有控制力地向下至雙臂延展伸直,充分感受背闊肌的拉伸;然後再開始下1次上拉動作。這樣幅度完整、高質量的動作發揮,才能真正將引體向上的訓練效果最大化!
03
明顯的慣性借力
利用慣性甩擺身體,毫無控制力的引體向上動作,即使一次性完成幾十個,實際所能收穫的肌肉增長、力量提升效果卻是少之又少,幾乎可以說是白白浪費時間、精力的一種練習方式!
不過在新手階段、或是每組訓練最後肌肉接近力竭時,強調練習「下放式引體向上」借助一定的慣性上拉身體,然後富有控制地向下,這當然是允許的。但在大部分情況下,仍應儘量避免任何慣性借力,確保動作穩定、富有控制,切忌只追求動作數量,不顧質量的錯誤方式!
04
大幅調動手臂肌肉上拉
雖然引體向上是一個特別不錯的練背動作;但有時候錯誤的動作發揮卻會導致肱二頭肌、與小臂肌肉被大幅調動,而背肌卻並沒有受到應有的刺激、強化!
如果你也發現自己練完引體向上後,手臂肌肉特別酸痛,但背肌沒什麼感覺的話,不妨嘗試下面這個小技巧:在懸掛于單杠上,開始引體向上動作前,不要去過多地關注手臂,強調用手肘引導,帶動兩側肩胛向中央聚攏。這樣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細節,卻能有效啟動調動背闊肌;然後再屈臂上拉,就可以避免手臂肌肉主導發力的問題了!
此外,略微後傾身體、上挺胸肌的姿態,也能更充分地保障背肌發力,避免肱二頭肌大力輔助!
05
雙手抓握間距過寬
「在練習引體向上時,雙手間距越寬,就能把背拉得越寬;相反雙手間距收窄,則會針對訓練提升背肌厚度」是很多小夥伴,都存在的一大誤區。
實際上,像引體向上、高位下拉之類的垂直拉式動作,不管抓握間距如何,針對的都是背肌寬度;而像繩索划船、杠鈴划船之類的水準拉式動作,則會針對強化背肌厚度。
再者,過于誇張地放寬雙手間距,不僅會限制、縮小引體向上的動作幅度;
而且會不可避免地導致手肘大幅外翻,使肩關節承受額外壓力的同時,也顯著削弱了整體力量、以及訓練表現的發揮!
因此如果想要最高效、安全地訓練,建議雙手間距小幅寬于雙肩為宜!
06
下身不穩定
此外在練習引體向上時,如果下身搖晃不穩,也會浪費、損失很多額外的身體能量,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訓練表現。
如果發現自身存在此類問題的話,在開始動作前,要有意識地收緊核心、臀部、大腿以及小腿肌肉,確保身體穩定懸掛于單杠上,而不是來回四處搖晃;並在整個引體向上練習的過程中,始終維持這樣渾身肌肉收緊的狀態。不少小夥伴可能會驚喜地發現,自己突然就能比之前朵拉起2-3個!
07
沒有做到循序漸進
最後跟練習所有健身動作一樣,如果想要持續、高效地收穫提升,就必須循序漸進地加大引體向上的強度、難度;而不是始終以相同的方式練習。
這裡,推薦大家通過增加額外負重、練習難度更大的變形(比如慢速、爆發式、單臂引體向上等)、或是縮短組間休息時長,這3種方式來具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