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做100個俯臥撐是什麼水準?單手做10個俯臥撐是什麼水準?
在後臺,小編總會收到粉絲類似這樣的詢問,平時也沒怎麼在意,不過最近看到李晨單手做俯臥撐的消息,所以想稍微聊一聊這回事。
事情是這樣的:之前,有一檔節目邀請李晨和退役女兵同台比賽俯臥撐;一上臺,李晨率先脫了西裝,襯衫下壯碩的胸肌,引起了觀眾們的歡呼。
大概是覺得跟女兵比,有點太佔便宜吧,李晨自告奮勇地說,自己要進行單手挑戰俯臥撐;
主持人聽後還覺得不可思議,再次強調是否真的要單手,而李晨十分自信地點了點頭。
隨後,兩人開始進行了battle;退役女兵做著雙手俯臥撐,動作標準;而李晨雖用單手進行挑戰,動作稍顯勉強。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李晨在做單臂俯臥撐的時候,雙腿朝兩邊張開的幅度過大,都快到了劈叉的程度;而且撐地的手臂明顯沒有下降到位,每次上下的幅度極小,肩胛骨也高高聳起。
果不其然,節目播出後,雖然李晨20秒做了20個單手俯臥撐的表現在現場獲得了喝彩;但是在不少健身人的眼中,這樣的動作是根本不合格的;
本想大展身手的李晨,因此遭到了許多網友無情的抨擊:「就這水準還信誓旦旦地選擇單手,真是自大到沒眼看。」「這水準,太差了吧,有手就能做了」
也有不少網友力挺:別總是躲在鍵盤後面抨擊,有能耐自己在20秒做出20個單手俯臥撐來。
客觀來講,雖然李晨在節目中的動作確實不那麼標準,也略顯誇張,但能在20秒完成20個,也足見他有不錯的健身水準了。至少,是秒殺了大部分人了,而不是網友說的有手就能做。
當然了,在這邊其實我想說的更多的是關于攀比心理。不管是為了節目效果還是本能的反應,感覺在這期節目裡都充斥著濃濃的攀比氣氛。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健身不是為了互相攀比,互相較勁是萬萬不可的。
不知道大家在健身的時候,有沒有遇上過這種攀比怪;你上40kg,他就上50kg、你能做200個,他就要做上220個...不停地和你比速度、比耐力、比重量;
他們從不在意這樣做是否超過了自身的極限,是否會對肌肉和關節造成損傷,只在乎一件事:贏。
「你好好地在旁邊做拉伸運動,旁邊人家突然開始表演體操」;「動感單車裡的人更是一個比一個猛,看這騎得多快啊,腿都要看不清了」
「健身房大概是男性最喜歡直白地攀比粗大硬的地方了」
「臥推架就是男人的修羅場,誰都別想活著走出去」
事實上,根據資料統計,因為力量訓練而死亡的事故中60%都是來自臥推;而跑步機更是健身房的無形殺手,平均每年就有3人因跑步機喪命。
所以說,健身時盲目攀比,真的是一件充滿危險的事情;有太多的人失去理智與他人攀比,明明完成不了的重量,卻硬是要去逞強,結果往往令人悲傷。
別人輔助得了你一時
卻輔助不了你一世
從自己可控的重量著手
才不會讓你的頭再次感受疼痛
▼
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
別人的起點可能就是你的終點
漲紅的臉龐、無措的雙手
下次還是乖乖地做自己吧
▼
杠鈴片的本職工作
可不是讓你和朋友拿來疊誰跳得高
不然它可是會分分鐘教你做人
▼
本想給美女一個驚喜
結果自信過頭變成了驚嚇
千萬不要在朋友的慫恿下亂挑戰
跑步機可不是拿來給你瞎顯擺的
▼
本想用大重量給旁人「示威」
卻不曾想讓自己躺著中槍
關于健身,有的時候
還是不要太過于飄得好
▼
實在忍不住
想和別人比拼大重量也行
就不能做好器械加固?
等下不要不僅挑戰不過還負傷
▼
健身,要恰到好處,不要急于求成,只有合理適當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健身,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沒必要去攀比,也沒必要在意他人的眼光,自己健康舒服最重要。